复合材料树脂基体是复合材料中起粘接和传递载荷作用的核心组分,其固化程度直接影响材料最终的性能,如力学强度、耐热性、耐腐蚀性及长期稳定性等。固化度是指树脂基体在固化反应过程中,实际交联程度与理论最大交联程度的比值。未完全固化的树脂可能导致材料内部缺陷、界面结合不良或性能退化,而过度固化则可能引发脆性断裂。因此,准确测定树脂基体的固化度对于优化工艺参数、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固化度测定的核心检测项目包括:
1. 残余固化度:通过未反应官能团或剩余反应热的测定,评估树脂未完全固化的比例;
2. 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:固化度与Tg呈正相关性,是表征交联密度的关键指标;
3. 反应热分析:通过固化反应的热效应量化固化程度;
4. 交联密度:反映树脂分子链间的交联网络强度。
常用的固化度检测方法包括:
1. 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:通过监测固化反应放热量与理论总放热量的比值计算固化度,适用于热固性树脂;
2. 动态力学分析(DMA):依据储能模量和损耗因子随温度的变化,分析固化过程中分子链运动状态;
3. 红外光谱法(FTIR):通过特征官能团(如环氧基团)吸收峰面积变化定量测定反应程度;
4. 凝胶含量测试:利用溶剂萃取未交联物质的质量损失评估固化度。
国内外主要参考标准包括:
1. ASTM D7028:基于DSC法测定树脂固化度的标准方法;
2. ISO 11357-5:差示扫描量热法在固化反应分析中的应用规范;
3. GB/T 19466.3:中国国家标准中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固化度检测要求;
4. SAE ARP 5319: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固化度测试的专项标准。
实际检测需根据材料类型、应用场景及客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,并通过多方法联用提高数据可靠性。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标准样品验证,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